太阳驱动二氧化碳发电,第四代太阳能光热电站是如何做到的?
太阳驱动二氧化碳发电,第四代太阳能光热电站是如何做到的?[详情]
铜仁市2024年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科技带头人实用技术培训在万山举行
5月9日至10日,铜仁市2024年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科技带头人实用技术培训在万山举行,本次培训由市科协主办,万山区科协等部门承办。市科协党组书记陈璇出席开班式,市科协主席唐平出席开班式并讲话,万山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区委统战部部长黄睿出席开班式并致辞。开班式由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张萍主持。[详情]
来了!今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要活动有哪些?一文了解→
今年5月30日是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宣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亲切关怀和对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生动展现科技工作者报国为民的风采,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全社会支持科技事业、爱护科技人才的氛围,增强科技工作者的获得感荣誉感和科技报国的使命感紧迫感,促进形成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的强大合力。[详情]
14.14!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再增长
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比2022年的12.93%提高了1.21个百分点。[详情]
铜仁市人民医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助力添彩
为提升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培养高素质医疗人才队伍,切实做好临床重点专科能力建设工作。4月5日,铜仁市人民医院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王振常教授,贵州省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王荣品教授来院开展学术讲座。在院领导班子,各科室主任、副主任、护士长、医学影像科全体工作人员、规培生共200余人参加会议。 [详情]
沿河人民医院:开展“全国爱耳日”义诊活动
3月3日是第25个“全国爱耳日”,为了更好地宣传普及爱耳护耳科学知识与方法,3月1日,沿河自治县人民医院组织开展了“全国爱耳日”义诊活动。 [详情]
中国科协发布2023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
近日,在第二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主论坛上,中国科协隆重发布2023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人工智能、新能源、高性能材料、生命科学等领域重大问题受到关注。[详情]
突破600亿立方米,我国首个!
记者从中国石化涪陵页岩气田获悉,该气田作为我国首个投入商业开发的大型页岩气田,累计产气量日前已突破600亿立方米。[详情]
我国在这一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一张全基因组育种芯片上均匀分布超12万个基因位点,检出率和检测准确率超99%,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12日在第三十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上,荷斯坦牛中高密度基因组选择育种芯片发布,标志着我国荷斯坦牛中高密度育种芯片自主设计开发取得重要突破。[详情]
网络安全知识手册正式发布,快来学习吧!
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重要活动即将于9月11日至17日在福建福州举行。近日,网络安全知识宣传手册发布,以下为节选部分。 [详情]
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进展
近十年来,具有高效率和低成本特性的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PSCs)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柔性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f-PSCs)在建筑一体化光伏、建筑贴附式光伏、便携式设备以及航空航天领域有广阔的应用空间,成为了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虽然f-PSCs近些年来发展迅速,其光电转化效率仍旧落后于刚性PSCs,在f-PSCs处于弯曲状态下这种效率差距尤为明显。 [详情]
研究揭示节食后体脂反弹和肥胖的机制及营养干预策略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翟琦巍研究组在Nature Metabolism上,发表了题为High-protein diet prevents fat mass increase after dieting by counteracting Lactobacillus-enhanced lipid absorption的研究论文。[详情]
微生物碱基编辑器产物决定机制研究获进展
不需要外源DNA模板的碱基编辑已成为微生物基因编辑的重要技术之一。目前,微生物碱基编辑器主要可实现C-to-T和A-to-G的碱基转换,糖基化酶碱基编辑器(GBE)可在大肠杆菌中实现C-to-A颠换,而有限的碱基编辑产物类型限制了碱基编辑技术的应用,微生物中碱基编辑器的产物决定机制仍不清晰。 [详情]
中国“人造太阳”有好消息!
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获悉,近期该所核聚变大科学团队利用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大科学装置(EAST),发现并证明了一种新的高能量约束模式,对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和未来聚变堆运行具有重要意义。1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发表了该研究成果。 [详情]
灵芝酸高效异源生物合成研究获进展
灵芝酸是灵芝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一类高度氧化的羊毛甾烷型四环三萜类次级代谢产物。灵芝酸主要包括两类,即四元环上含有共轭双键的为II型灵芝酸、含有单个双键的为I型灵芝酸。其中,II型灵芝酸在灵芝中占比较大、生物活性更高。灵芝酸普遍具有抗肿瘤、抑制肿瘤细胞迁移等生物活性,颇具药用价值。[详情]
科研人员利用打印技术制备高性能无铅柔性压电声敏传感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约 4.3 亿人因耳蜗受损而遭受听力损失,改善听力主要靠人工耳蜗。然而,传统的人工耳蜗语音识别能力较低,而且刚性电极与软组织间的不匹配可能导致神经损伤和耳鸣等问题。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柔性自供电人工耳蜗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 [详情]
不同猕猴桃品种营养及功能成分研究取得进展
猕猴桃风味特异、香味芳香、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欢迎。近年来,人们对水果品质的需求逐渐增加,营养价值对水果品质至关重要。 [详情]
研究发现调控神经管发育新基因
12月12日,中国科学院北京生科院孙中生团队、温州医科大学、首都儿科研究所合作,在Advanced Science上,在线发表了题为Loss-of-Function of p21-Activated Kinase 2 Links BMP Signaling to Neural Tube Patterning Defect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聚焦神经管畸形的致病机制,综合运用神经生物学、人类遗传学、多组学等技术手段,在多种模式生物中揭示了PAK2调节背外侧铰链点形成和神经管发育及其功能异常所致神经管畸形的致病机理,为探究神经管畸形的病理机制提供了崭新视角。[详情]
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处理和资源化研究获进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大,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呈现爆发式增长,使得垃圾填埋量逐年增加。城市生活垃圾在填埋场内经过长时间生物和化学作用,形成一股污染重、处理难的垃圾渗滤液。目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以“生物+双膜法”(纳滤+反渗透)为主,然而,该工艺最大的问题之一是形成了一股占原有体积20-30%的膜浓缩液。膜浓缩液成分复杂,处理难度更大,是垃圾填埋场面临的主要处理难题之一。 [详情]
印江科协联合开展青春期健康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
近日,印江自治县科协联合县多部门走进印江二中,开展青春期健康知识进校园活动。该校八年级5个班共计300余人参加。 [详情]
铜仁市科协联合开展2024年科技致富“二传手”中药材
4月9日,铜仁市科协联合中煤集团、印江自治县科协和县林业局在缠溪镇举办中药材(五倍子)种植技术培训会,来自该县四个乡镇的中[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