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爷爷,我会记得好好吃饭!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

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微信图片_20210524090417.jpg


应家属要求运送袁隆平遗体的灵车

在离开湘雅医院后

驶向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让他最后再“看看”毕生钟爱的杂交稻

一路上,经过之处

市民夹道送别,自发高喊

“袁爷爷一路走好!”

不少市民追车跑了一程又一程

过往车辆纷纷鸣笛送别


在网络上

袁隆平逝世消息一出

万千网友涌入评论区

不少留言令人泪奔


微信图片_20210524090426.png



惊悉袁隆平院士逝世后

作为挚友钟南山院士送上了简洁而深情的缅怀之辞


微信图片_20210524090429.jpg


微信截图_20210524090439.png


据现场人士回忆

“袁老最后走得非常安详

面带微笑离去的

好像非常慈祥的一个老人

睡了一个午觉似的就离去了”

而在病住院期间

袁隆平还念念不忘稻子的长势

入院之初,他每天都要问医务人员

“今天多少度?”

有一次,护士说28℃

他立马着急了

“这对第三季杂交稻成熟有影响!”



杂交水稻

袁隆平一辈子的挂念

是他长久以来的梦想

袁隆平对很多人

他有两个梦想

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

正是为了这两个“梦”

袁隆平一直没有停下脚步


2.png


年轻时

袁隆平决意报考大学的农学专业

父母都不同意

袁隆平说,吃饭是第一件大事

没有农民种田,就不能生存

最终说服了父母

上世纪50年代

袁隆平最初从事的是

红薯育种研究教学

但当时国家粮食非常短缺

于是他转而从事

国家最需要的水稻育种


微信图片_20210524090455.jpg


60年代

开始把目光放在了杂交水稻上

1964年,袁隆平团队

发现了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

1970年,他们在海南

发现了雄性败育的野生稻“野败”

1973年,全国水稻科研会议上

袁隆平宣布

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法”终于成功

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

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


微信图片_20210524090459.jpg


在此后的岁月里

袁隆平成就斐然,表彰无数但他一直惦记的,仍是“下田”

湖南省农科院在袁隆平住宅旁

安排了一块试验田尽管已经90高龄袁隆平每天起床

第一件事就是到田边“打卡”


获“共和国勋章”那天

他只知道衡阳12亩试验田

正处于对花时期

他立即赶过去

在现场,袁隆平拿着水稻说

“开花开得好好”


微信图片_20210524090502.gif


年轻人亲切地称他为

“90后梗王”

上班不打卡,下田最快乐

爱好——自由,特长——散漫

修改学生论文大倒苦水

不爱出名有“偶像包袱”


微信图片_20210524090506.gif


他也曾勉励青年

“我始终都还在努力使梦想成真”

“你们是新时代中国青年

我相信你们

必定会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

躬行实践、厚积薄发

并将不会辜负时代的担当


微信图片_20210524090512.jpg


袁隆平走了

他带着梦的“种子”去了远方

却将粮食的种子

创新与奋斗的“种子”

留给了后来人


致敬袁隆平院士!

袁老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