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科协系统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碧江区科协谈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贵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指出:“全力推进科技创新。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加快集聚各类创新要素,使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用好‘科技入黔’政策,大力推动科技人才、科技企业、科技项目、科研院所入黔,进一步提升贵州科技创新能力。”这不仅为全省科技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更为科协工作指明了着力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碧江区科协紧扣“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奋力推进“富脑子、找路子、结对子、强身子、鼓袋子”,在助力高质量发展中彰显科协风采。
一、强化理论武装,先富脑子。碧江区科协在科普宣传中,坚持科学技能的宣传普及与科学理论的宣传教育相结合,在“科普六进”工作中,始终把科学理论的宣传教育工作为主要内容。碧江区科协先后在正光街道易地扶贫搬迁点、坝黄镇苗哨溪村、坪茶村、锦江街道南门社区各开展了专题宣讲。让广大干部群众充分理解中央、省、市、区委的大政方针,把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区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在干部群众中形成“思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优化科技服务,结好对子。碧江区科协坚持把优化服务作为助推高质量发展为重要抓手,针对村(社区)、产业基地(协会)、农户在高质量发展中的不同需求,开展点题式服务、配餐式服务。一是强化基层基础。以强堡垒功能为重点,对村(社区)开展配餐式服务,先后在锦江街道南门社区、坝黄镇苗哨溪、坪茶等村开展支部联建各1次,理论和政策宣讲共3场次,开展产业发展带头人培训2次,对基层功能强化起到关键作用;二是提升产业科技含量。以促进产品增值增收为重点,对产业基地(协会)开展点题式服务,聘请铜仁职院专家教授和区农业农村局专业技术人员在和平乡德胜屯罗汉果协会、和平乡武陵精品水果科普示范基地、坝黄镇苗哨溪村油茶基地、桐木坪乡高峰精品水果科普示范基地分别开展了1次科技致富“二传手”培训,对技能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三是稳固发展成果。以促进农户增产增收为重点,对相关农户开展一对一帮扶任务,区科协干部职工分别与坝黄镇苗哨溪村、坪茶村、云场坪镇路腊村共24户结成帮扶对子,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做好产业扶持,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确保他们脱贫后能够稳定增产增收,在高质量发展中不落伍、不掉队。
三、加强调研指导,找准路子。碧江区科协充分调动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整合资源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发现和解决广大群众在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帮助群众找准发展路子。今年来,共开展走访调研8次,发现问题10个,已解决问题9个。一是找准就业路子。碧江区科协充分利用“科普六进”的机会,给农户发放就业信息指南12000余份,以此帮助相关农户实现就业160余人;二是找准产业发展路子。一方面邀请区农业农村局土肥专家对相关坝区进行土质测定及土质改良,既提高农户科学种植意识,又增强种植业的适应性;另一方面广泛搜集产品市场信息,引导产业发展跟上市场需求;三是找准市场路子。积极与城区内大中型超市对接,推荐本区农副土特产品就近进入超市。与此同时,充分利用莞铜协作这个平台,促进碧货出山。通过电商平台、积极参加展销会等机遇,先后推荐白水大米、珍珠花生、罗汉果、羊肚菌、菜籽油等区内农产品向省外发展。
四、壮大科普阵地,强健身子。科普基地(协会)是科普工作与产业和农户无缝衔接的桥梁和纽带,基地(协会)自身能力强则带动幅射作用就强,碧江区科协在科普基地(协会)建设中坚持建强、建优、显效的原则,及时整合淘汰能力弱,发展后劲不足的基地(协会),夯实壮大自身能力强、作用发挥明显的基地(协会)。今年来,共整合淘汰了7个基地(协会),充实壮大了坝黄镇苗哨溪村油茶种植示范基地、和平乡武陵精品水果科普示范基地、桐木坪乡高峰精品水果科普示范种植基地等3个基地(协会)。为了让科技成果更快更好地转化为产业成果,今年还建立了和平乡武陵精品水果科技带头人实训基地,并对基地实行台账式管理,开展订单式服务工作新模式。
五、抓好产业扶持,鼓起钱袋子。让群众钱袋子鼓起来,是高质量发展最核心的问题。碧江区科协全心全意致力于群众增产增收,把科技的力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一是加强产业基地(协会)的扶持。今年来共为坝黄镇木弄草莓协会、和平乡德胜屯罗汉果协会、坝黄镇苗哨溪村油茶基地解决发展资金2万余元,开展专业技术培训3场次;二是加强产业致富能人培训。今年,通过和平乡武陵精品水果科技带头人实训基地,举办产业能人培训班2期,培训产业致富能人64人。积极组织5名种植能手参加铜仁市科协在印江举办科技带头人实训班。同时,还通过莞铜协作这个平台,采取选派到外省发达地区进行委托培训,跟班学习10人次,学习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发展理念、管理经验和生产技术,为本地产业发展注入生机活力。